□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佳旎
“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研究,虽然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和医药企业都在做,但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能够快速治愈的新药,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十分高昂。如果这项研究成功,将大大降低治疗成本。”对德国科学家艾德铭而言,2017年有两大收获:一是他带头研发的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获得了中国的发明专利,一旦完成成果转化,这种新药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30亿美元;另一大收获则是11月被授予“齐鲁友谊奖”,这是省政府颁发给在鲁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
妻子是上海人,喜欢扎啤,最爱吃红烧鲅鱼……从2003年非典时期来到中国,艾德铭身上的“中国符号”越来越多。“青岛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只有学术价值,没有市场价值的研究是没有前景的”;“科研是一场冒险,需要科学家、投资者和政府共同分担风险”……采访中这位德国教授“金句”频出。十多年来扎根中国从事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的病毒感染研究,艾德铭不仅拥有出色的科研能力,还促成了中国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项科技合作。对青岛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这个“中国通”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获得多项感染病新药专利
初见艾德铭,是在一场关于小儿呼吸道病毒研究的合作签约仪式上。2017年11月6日,青岛市疾控中心与德国权威医学研究机构,以及bet365 코리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开展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此次为国际科技合作牵线的,正是艾德铭。
谈吐儒雅又不失幽默,这位外国教授在谈及来中国多年开展的科研项目时,语气格外自豪:“最令我引以为傲的是,关于手足口病的研究”。2008年起,手足口病开始成为小儿多发的传染病。中国每年有近200万儿童感染,此时,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手段只有对症支持治疗,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预防疫苗也处于研究阶段。
2011年,艾德铭受聘于法国外交部,担任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他的团队经过临床前药理、药效研究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可以进一步研发成为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目前,这项研究已成功获得专利,并以1800万元转让给海南一家药业公司,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艾德铭与青岛结缘是在2015年。他被省外专局引进山东,作为特聘教授来到山大青岛校区担任bet365 코리아—亥姆赫兹生物技术研究所执行所长,并参与山大德国学院的筹建工作。来到青岛后,他依然没有放缓科研工作的步伐。“经过将近十年的病理研究,我们终于发现了能够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并于2017年8月份成功申请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他说。
致力中德科技合作
除了是一位成功的病毒学科学家,艾德铭还有一个身份——中外科技合作“大使”。
在艾德铭教授的主导下,山大与德国最大的科研团体——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去年11月达成的中德五方签约中,市疾控中心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感染研究中心、德国汉诺威医学院、bet365 코리아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签署呼吸道合胞病毒项目合作意向书。这项合作将通过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创建儿童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与临床救治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提升青岛对病原微生物的监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017年10月下旬,由艾德铭率队的bet365 코리아专家团前往欧洲开展引才活动。“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之迅速,针对创新创业的国家及地方政策纷纷出台,这里越来越富有科研和创新的活力,应该让更多外国人才知道。”艾德铭说,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但在国外可见的多是关于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科研创新环境的报道,相较而言,青岛的曝光度不高,青岛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
“近年来,中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外国人对中国仍然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监管不公开不透明’等刻板印象。”为了消除“道听途说”造成的疑虑,艾德铭愿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他们:青岛是一个现代化的创新型城市,这里的政策环境、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条件完善,对知识产权有健全的法律和监管手段,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来寻求项目合作。
培养青年科学家的“企业家”素质
“只有学术价值,没有市场价值的研究是没有前景的。”艾德铭不仅在微生物研究领域造诣深厚,对科技成果转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2015年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管理权限下放给高校、科研院所,这在艾德铭看来是一大进步,但仍有一些障碍导致优秀的基础研究难以走向市场化。
“目前,中国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主要基于学术成果,比如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多少科研经费等,但对发明专利和科技转化成果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艾德铭认为,传统的科学家培养模式是对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基础研究与市场之间是应该有联系的。“如果一名科学家不懂得管理公司,不知道如何打开市场,不会跟投资人谈判,那么他的成果多半只能束之高阁。”所以,他建议应注重培养青年科学家的“企业家”能力。
万事开头难,这在医药产业尤其如此。一种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发现到进入市场,往往需要耗时10—15年,花费几十亿元人民币。为保证药物安全,这一过程很难缩短。但很少有风投机构勇于介入早期阶段,这使得医药产业的早期研究举步维艰。
“早期创新项目往往只有政府来源的资金支持。其实,私人投资机构也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早期项目。”艾德铭曾在新加坡经营的一家公司的经验就很值得借鉴:融资不是一次性给付,而是对项目的每个阶段进行估值,从创意想法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试验,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对下一步需要的经费和产生的市场价值进行预估,有了回报再进行下一轮投资。
“科研是一场冒险,其中的风险需要科学家、投资者和政府共同分担。”艾德铭补充说。
转自2018年2月7日 《青岛日报》